顯示具有 部落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部落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0826

minus 免費空間的特色整理


[ minus 免費空間的特色整理 ] from 新竹瘋浪客

「不用註冊就可直接使用」~
「把檔案拖進來就可以分享囉(瀏覽器建議使用Chrome或Firefox )」~
「可以修改分享的圖片順序」~ 
「(註冊的會員) 可以修改分享的短網址」 ~
「幾乎已支援各種各種檔案格式的分享」(阿欣的心得)
「目前一次最多可以分享到100 張圖片」(阿欣的測試心得)
「沒有註冊,單一檔案最大可達 25MB」(阿欣的測試心得)
「(註冊的會員) 單一檔案更可達到100MB喔」(阿欣的測試心得)
mp3音樂檔和 mp4 影片檔,分享後可直接在 線上串流播出」 (YY的測試心得)
進階文件參考 ~
A.minus官網的FAQ
B.免費資源網路社群


Blogger編排小插曲:
今天用Sribefire 排版Blogger,一直無法正確的使用「空行」排版 ~
終於試出在HTML編輯模式中
之間加上空白控制字元 ( )
就可以成功加上一行
嘿...嘿...嘿

20090504

數位學習 有互動才夠勁 - 網路文學 - 網路文化 - udn數位資訊

數位學習 有互動才夠勁 - 網路文學 - 網路文化 - udn數位資訊: "數位學習 有互動才夠勁
‧聯合新聞網 2008/12/09
網路工具愈來愈多,運用範圍也愈來愈廣。Tlog和i-portfolio就是用於推廣數位學習的兩項新工具。
網路工具愈來愈多,運用範圍也愈來愈廣。Tlog和i-portfolio就是用於推廣數位學習的兩項新工具。

Tlog(Teacher Blog),指的是教學部落格,將一般部落格發表文章或影音圖檔,以及互動討論的方式,深化為數位學習教材,達到蒐集群體智慧、知識共享的目的。

i-portfolio(個人數位履歷)則是部落格的進一步運用,讓學生或就職者利用部落格和師長、同學、同事溝通、交流心得,並結合自我學習的過程和經驗,製作成i-portfolio,做為求職之用。

由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推廣的Tlog,目前有巨匠、訊連科技、慈濟功德會、數位學習業者哈瑪星、中華電信等已經導入或打算引進,作為數位學習工具。

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數位學習中心經理李鎮宇表示,Tlog的構想,來自於維基百科等網站的經營成功經驗,靠眾人的智慧,達到推廣知識及互動學習的目的。

他表示,傳統的數位學習(數位學習1.0),雖然比實體教室上課更節省時間、更方便,但大部分情況還是上完課、考完試就結束,沒有互動的功能。

數位學習2.0,將Web2.0的互動觀念引進數位學習領域,加入更多互動機制,並打破老師對學生授課的單向溝通模式,不只強化學生問問題的功能,且增加學生提供教材的作用,讓學生也可以成為老師,老師則可以從學生的問題蒐集更多的教材,讓數位學習方式更為多元,知識內容更為廣泛。

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自然是國內運用Tlog的先驅,每位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部落格,發展新技術或寫報告,需要幾個人一起合作時,就會透過部落格廣泛交換意見,集結眾人的想法和智慧。

Tlog教學部落格

資策會的Tlog,還具線上編輯功能,可以把舊的Tlog文章,編輯成新的SCORM教材,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可以成為教材的編製者,大量製作數位學習教材。

以電腦教學稱霸一方的巨匠電腦,率先獲得資策會技術移轉Tlog,已進入內部封閉測試的階段,且計劃2009年6月系統穩定後,開放外界免費瀏覽。

巨匠電腦副總經理陳詣蕎表示,為了建置Tlog支援系統,光是投入技術和設備,就花了4,000萬元,未來將免費讓外界使用,對企業形象有很好的提升作用,可以吸引非巨匠學員購買e-learning課程或e-learning加實體課程;對巨匠既有學員來說,上網瀏覽補充課程的機會增加、可瀏覽更多的知識,也是加值服務。

巨匠的Tlog,除了一般的討論區,不限制參與討論的對象和內容(仍需在合法範圍)外,想要發表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,只有合格的老師才有資格。至於學員的文章,巨匠利用後端審查機制過濾內容,確定無誤後,才會准予發表。

陳詣蕎指出,建立Tlog支援系統,主要著眼於電腦教學日新月異,而且專業領域廣、專家多,今天是最頂尖的老師,明天可能技術落後於學員,透過該系統,可以達到教學相長、共同分享知識。目前巨匠有1,600位老師、20萬名學員,可以激盪出的教材火花很可觀。

她說明,Tlog系統可以達到四項功能。首先是便於彙整教學元件。Tlog建置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,可以有系統地整理珍貴的教學資源(如教學範例),並搜尋國內外知名的教學資料庫,讓講師開發教材更有效率。

四大功能效率讚

其次是開發教學元件。Tlog提供易用的SCORM教材編輯器,讓老師可以透過編寫部落格的方式,快速編輯並發布符合SCORM標準的教學元件,且被收錄到巨匠的教學資源庫,供其他講師參考,以縮短新進老師製作教材的時間。

接著是提供講師共創共享的交流空間。 Tlog允許多位老師共同編輯一個Tlog,他們可以針對一個教學主題,共同討論,並一起創作教學元件。透過類似講師社群的方式,讓老師之間激盪出更多元的教學創意。

最後是形成課後輔導機制。實體課程一班可能有10至30個學員,有些學生吸收能力較差,講師可以透過Tlog平台,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,回答學生的問題或提供建議。

陳詣蕎說,電腦教學課程多達100多門,巨匠建立Tlog最困難的地方,在於如何讓關鍵能力和分類方式達到最快速和最合理,以加快開放外界瀏覽的速度和正確性,避免無謂的困擾。

巨匠目前有20萬名學員,每個人只要拋出五個問題到Tlog上,就會創造100萬人次的流量,因此,巨匠預估,2009年6月開放免費瀏灠後,很容易達到1,000萬人次。

至於個人數位履歷(i-portfolio)已被大學生視為應徵工作的重要加分條件。包括台北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研究所在內,已有十幾所大專院校要求學生建立個人學習經歷的i-portfolio,甚至納入打工經驗。

i-portfolio個人履歷

推廣i-portfolio不餘遺力的台灣知識庫總經理陳俊魁表示,由於國內大學、高中推甄盛行,有助於拉高推甄成績的i-portfolio,也將進一步推廣至國、高中。

強調互動功能的i-portfolio,是Web2.0運用在數位學習的進一步演化,包括個人學習課程、教師評語、個人畢業證書、專業證照等紀錄。。

台灣知識庫業務經理馮仁程表示,i-portfolio有一個很重要的「反省思考」功能,讓學習者時常確認自己學到的東西,同時透過發表文章、師長批示與同學、社群討論等方式,深化學習成果。

陳俊魁說,如果從大一開始就使用i-portfolio,記錄所有的學習和反思過程,畢業後就會有一份非常完整的個人數位履歷,學習過程、專業證照、參與社團活動等,一目了然,成為進入職場最有利的自我推薦文件。

將這套功能進一步運用在企業的工作銜接上,也可以避免離職者未詳盡交待工作內容,導致客戶服務等工作銜接出現斷層或空窗期,甚至影響公司整體業務的推動。

【經濟日報╱黃玉珍】"

20090430

四年孝班(有BEAR來) | 優秀美勞作品

四年孝班(有BEAR來) | 優秀美勞作品

EtoE 簡介-教育部教學資源網

EtoE 簡介

本網站係在教育部「數位學習交換分享計畫」項下產生,其目標在於運用資訊及網路技術,整合數位學習內容與技術資源,以建置數位學習交換分享機制,協助教師專業社群之發展,並鼓勵教師共同創作和運用教學資源。

國小資訊教育

國小資訊教育

20090402

螺青資訊學習網 |

螺青資訊學習網 |: "大甲高中國文科的施佳慧

http://xs3.tcsh.tcc.edu.tw/~fish/

這裡是 fish老施 的

~個人教學資料庫網站~

ps.隸屬於大甲高中國文科的施佳慧!

 

   一開始是指導學生整理 [ 學習檔案 ] ,

   因此勉勵自己整理 [ 教學檔案 ] ,

   於是誕生了這個[藍色魚缸]...

   有些資料是自己整理的心血,

   但更多資料卻是擷取他人的智慧,

   雖然仍有許多缺失以及不當之處,

   雖然常常因為沒有換水而成為 [自然生態缸] ...

   但這裡有許多自己成長與學習的軌跡!

   而且小小的信念相信 [資源因分享而偉大],

   所以雖是海口野人的獻曝,
   卻衷心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青睞..."

20090330

中央日報網路報-部落格變小老師專題報導

中央日報網路報-教育藝文: "台灣/教育新藍海 部落格輔助教學潛力大
部落格變小老師專題報導(1)
http://www.cdnews.com.tw 2009-03-29 13:51:04
張達智/整理

 「因為學生都在那裡,你最後還是得上去」,台北市立中正高中資訊教師賴和隆估計,北市國、高中學生有部落格(Blog)比例超過 2/3,善用部落格輔助教學,將是教師的新藍海。

 中央社29日電,還記得 2006 年 12 月 25 日出刊的「時代(Time)」雜誌封面嗎?一個電腦螢幕上寫著「 You. 」,這是時代雜誌選出的年度風雲人物,點出以個人為單位的數位內容時代來臨。

 部落格(Blog)是目前學習進入門檻最低、自由度和擴充性最高的網路工具。根據網誌(部落格)搜尋引擎公司「 Technorati 」統計,截至 2007 年 12月止,該公司已可追蹤、搜尋到全球約 1.12 億個部落格,而 2005 年 6 月估計全球可被搜尋到的部落格才3100萬個,成長幅度相當驚人。

 部落格原先是為了加強網際人際互動被發展出來的軟體,雙向交流功能強大,除文字留言之外,還可上傳照片、影音檔。

 賴和隆說,因為可以「打造自己的地盤」,部落格在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,以中正高中為例,幾乎 2/3學生有自己的部落格,甚至向下滲透到國小族群。

 不過,相較於學生族群的熱烈參與,他不諱言,教師參與的程度卻未跟上這股潮流,「中正高中只有不到1成教師有部落格」,相當可惜。

 新竹縣光明國小資訊室組長蔡政宏也說,雖然已盡力宣導,但總班級數 58 班的光明國小,設有部落格的教師也只有 5、6 個,而且以年輕老師居多,他認為與多數教師不知道、沒興趣、沒時間了解、經營部落格有關。

 部落格用於輔助教學有什麼功能?蔡政宏說,國小及幼教階段多用於班級布告欄、親師溝通、班級花絮及分享經驗等功能,有助凝聚團結、向心力及「多一種家長隨時可以找得到老師的溝通方式」。

 其實部落格能做的更多。賴和隆說,部落格有互動、分享、累積等特性,國中、高中教師可將教學內容、學生的作業檔案整理後放在部落格內,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疑問時,可以上網自主學習,留言給教師討論;教師在詢問、答覆的過程中,也可讓自己的教學更精進,甚至透過連結其他教師部落格,達到學習網絡效果,更有甚者,要求學生直接交電子作業也並非不可能。

 但還是有些教師興趣缺缺。台北市興華國小蔡老師就說,「經營部落格是那些單身或小孩已長大的教師才有時間做的事」。

 賴和隆坦承,這是部落格在教學現場推動最困難的原因之一,追根究底還是許多教師根本不了解部落格導致。「部落格講究的是細水長流,每天只花 15 到 20分鐘,但很多教師一開始就想一鼓作氣全部到位,自然很容易再而衰,三而竭,無以為繼了」。

 當教育的目標族群大部分都在網路上流連忘返,賴和隆建議教師要及早了解部落格這項網路工具,除了因為勢不可擋,最重要的是,「只要有付出,絕不會後悔」,這也是部落格最迷人的地方。"

我的網誌清單